風起南方,領跑中國。2014年12月3日-4日,這註定是一個讓全國志願服務團隊銘記的日子。志願服務廣州交流會(以下簡稱“志交會”)暨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在廣州啟動。全國志願服務團隊首次同場亮相展示交流。
  4年前,位於沿海城市的廣州,剛經過亞運會洗禮,志願服務氛圍空前濃厚,志願服務組織、隊伍、陣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志願服務文化深入人心。首屆志交會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項目申報領域涉及陽光助殘、關愛農民工子女、應急救援、環境保護、文化宣傳等。長期以來,志願服務普遍面臨著“人、項目、資源不匹配”等問題,其中困境最多的是如何找到資源對接。正如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袁岳所說,幾年前他開始涉足公益項目“黑蘋果”時,企業和公益團隊互有偏見,現在商界基因融入公益團隊已經屢見不鮮。
  回顧已經4周歲的“志交會”,其成功之處在於運用市場機制,搭建資源對接平臺。而借助大數據庫和社交平臺的“志願時”,志願服務的資源對接在線上365天不閉幕。
  ●南方日報記者 馬喜生 黃玉瑜 通訊員 岳嘉
  搭建交流平臺??
  “志交會”成全國志願者盛宴
  湖南江永縣地處湘南邊陲,處於湘桂粵三省交界處,原生態的環境、人文景觀和古樸的習俗都“養在深閨人未識”,江永縣卻因“女書”這筆獨特的歷史文化遺產,而受到世人的矚目。2014年12月3日,湖南“靜華女書項目”在“志交會”上引來了人們的關註。這個瀕臨失傳的文化有一批志願者正在努力為其恢復生機。
  12月3日-4日,借助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來自全國38個省級賽會的505個項目和廣州本土的300個項目,在“志交會”上同台展示交流。來自沿海發達城市的展區幾乎被踏破門檻,前來取經者絡繹不絕,甚至被邀請到對方展區面對面交流。筆者觀察發現,這次“志交會”堪稱一次全國範圍內的志願交流盛宴。
  在廣東展區內的中山大學的“藍信封”公益項目每天都有同行前來學習。這個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別具一格,以書信交流的方式與勞動力輸出大省湖南省的14所鄉村小學3351個孩子建立情感傾訴交流。目前“藍信封”已經在廣東6所高校內招募到志願者。在交流中,很多來自勞動力輸出省份的志願團隊發現了關愛留守兒童的新方向。
  來自吉林省東北師範大學“厚普”志願項目的在校負責學生說,“志交會”讓她見識了全國志願服務事業日新月異的發展。“厚普”項目由東北師大的在校學生組成,利用周末輔導農民工子弟功課。項目的資金來自大學團委的資助,他們很希望給每位參加輔導的農民工子弟發放一個新書包和必要的文具,不過他們正在為籌集這筆錢而發愁。這位學生負責人說,在交流中她瞭解到很多地方的公益項目已經不為資金髮愁,因為後者通過項目大膽向社會企業籌款。
  西藏志願服務項目的帶隊人何金鵬雖然第一次參加“志交會”,但得到的啟發卻不少。與廣州相比,西藏的志願服務氛圍還尚未形成,而且地廣人稀,很難形成聚合力。不過他認為可以在經濟相對發達、人口較為集中的拉薩進行試點,舉辦小範圍區域型“志交會”。“這樣不僅可以為全國性的‘志交會’預熱,把發展成熟、理念吸引人的志願項目推向全國平臺,也有利於發現志願項目,及時孵化,更快推動西部志願的發展。”何金鵬說。
  提供持續幫扶??
  志願服務項目滾雪球般壯大
  本屆“志交會”上,筆者在廣州本土項目展示看到了很多熟面孔,這些熟面孔不但連續參加多屆“志交會”,更可喜的是這些項目正逐年壯大。
  12月4日,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李喆慧代表“志願在康園”拿到金獎獎牌。這位來自華南師範大學的“90後”志願者形容,經過三年的發展,他們的志願組織像滾雪球一樣成長起來。
  “志願在康園”關註的是社區殘疾人。自從2011年康園工療站在166個社區成立以後,項目的志願者就走進了這些工療站,為殘疾學員(精神、智力殘疾人)提供持續、專業、系統的志願服務,教站員學會一些自我照顧的生活技能。
  “工療站雖然本來有老師,但是1或2個老師看管20多名寶寶,很難教他們生活技能,讓他們真正自立。我們希望通過志願服務,讓寶寶自立。”李喆慧把工療站成員稱為“寶寶”,這是因為精神殘疾的學員心智相當於四五歲的孩子,稱他們為“寶寶”不僅是親近,也是關愛。
  不過,這些“寶寶”也因為其孩子般的行為嚇跑了不少志願者,因為“寶寶”通常以親吻擁抱或者掀裙子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歡喜。李喆慧坦言,志願者出現流動性是很難避免的事,因此項目正在以開發教材、規範課程內容等方式來促進項目的延續性和系統性。
  廣州“志願時”解決了項目志願者的來源問題。“從系統上,我們對志願者的服務經驗、服務領域也非常清晰,可以更加科學地分配志願服務,對團隊的穩定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如果說志願者是“軟件”支持,那企業的物資資助則是為“志願在康園”提供了升級版“硬件”。而“志交會”就是一個“軟硬件”集市。“在‘志交會’的平臺推廣和資源鏈接下,企業主要以兩種形式支持我們,為我們直接提供康復器材或是以資金支持志願服務運作。”
  在“志願時”系統與“志交會”推力下,“志願在康園”正如李喆慧所形容的如“滾雪球”般壯大。如今,項目已經形成了“基礎+特色”的系統課程,通過安全守護、康體運動、音樂藝術、文化知識、實踐感知、生活技能等六大課程,教授“寶寶”基本生活技能。
  “這並不是一個人的受惠。”卿姐是白雲區一居委會主任及工療站負責人,社區2011年成立工療站時,只有一位老師負責照顧站員,常常會感覺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從“志願在康園”的志願者過來幫忙後,站員的自理能力進步很大,做的手工也更加精美漂亮。
  “自理能力的提升”的背後是志願者的辛酸。李喆慧曾經用了半年的時間教一位“寶寶”擰毛巾,當教了“寶寶”一個月還沒效果時,李喆慧也很受打擊。“志願服務很多時候不能立竿見影。”李喆慧從中學開始就參加各類志願服務,選擇康園服務,是因為在這個領域內需要幫助的人很多,但受到的關註卻很少。“志願服務可以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李喆慧希望,通過升級的“志交會”,能讓這個項目普及到更多的城市和社區,有更多的企業“加盟”到項目里。
  資源對接見效??
  參加過“志交會”線下籌款能力提升
  在“志願之城”廣州,企業資助公益項目經歷了從政府號召到自發資助的過程,其中“志交會”搭建的資源對接平臺功不可沒。早在2007年,當廣州市政府號召倡導“志願者”精神時,富力地產率先響應,作為第一個民營企業與廣州青年志願者協會簽署了長達4年資助500萬元的協議,打響“百家名企志願行動計劃”第一炮。
  廣東龍康醫葯有限公司總經理董靖是資助志願項目的“後來者”,但是他卻是“志交會”上最受志願服務團隊歡迎的愛心企業家之一,3年來連續資助“愛心助學進社區”、“關註麻風病康復村”等數十個項目。
  董靖可以說是資助企業中的典型代表,他喜歡不慌不忙地在“志交會”現場邊逛邊交流。他認為,“志交會”代表政府從台前走向了幕後,為公益組織提供和企業直接對接的平臺,讓資源供需雙方進行真誠溝通。筆者發現,在董靖資助的項目中,絕大多數具有“草根性”、“社會化”、“關註青少年領域”等特點。董靖認為,大學時期是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最佳時期,大學生應通過多參與志願活動,來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
  筆者發現,已經連續舉辦了四年的“志交會”出現了令人欣喜的轉變,越來越多企業願意資助公益團隊回饋社會,不少公益團隊稱,廣州公益圈不再為籌款發愁,“愁”的是如何開發出好項目。
  筆者瞭解到,經過多年發展參加“志交會”的公益項目已經不局限在會期籌集資金,他們能通過“志交會”展示並獲得組委會相關獎項後,在“志交會”閉幕期間也能籌到不少資金。
  “顆粒公益”便是這樣的例子,公益團隊負責人顧源源有感於大多數公益團隊不擅長影視傳播,於是成立“顆粒公益”免費幫助公益機構宣傳。顧源源的理念目前已經獲得來自零點青年公益創業發展中心理事長袁岳的一筆不小資助。
  為了維持“顆粒公益”運行,顧源源接受資助還不止於此,他還接受商業拍攝訂單,所賺利潤再反哺他的公益服務行動。
  永不落幕“志交會”??
  “志願時”365天不閉幕
  從資助金額和交流效應看,本屆“志交會”取得空前成功,首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大賽所有項目共獲得3784萬元資助。
  綜觀“志交會”,其創新之處在於運用市場機制,搭建資源對接平臺,讓志願服務項目與資源方能面對面地交流和溝通。與此同時,志願服務項目通過汲取經驗和獲得幫扶,項目從小變大,由弱變強。
  但是,“志交會”的成功之處還在於它背後的大數據庫“志願時”。“志交會”利用“志願時”系統的在線管理大數據系統,集成志願服務人力流、資源流、項目流、信息流於一體,為志願服務產品供需市場提供網上雙向選擇平臺,並通過按社會需求配置志願服務資源來倒逼志願服務組織能力的提升。
  本屆賽會上,“志願時”為“志交會”開發了線上認捐功能,愛心企業用手機掃一掃公益組織的二維碼,即可瞭解和認捐項目。除必要的簽字外,其他步驟都可以在手機端完成,參與起來十分便利,用戶體驗感十足。
  筆者發現,“志願時”3.0版本隨處可見其互聯網思維,它實現志願服務全生態開放、扁平化運行,通過對接線上線下的社會網絡,讓志願服務滲入人們的生產消費、工作生活、婚戀交友等方方面面,進一步豐富志願者的公益社交圈子生活。
  智慧團建??“志交會”經驗的青少年領域探索
  如今,廣州共青團正探索將志願服務領域的成功經驗複製到青年領域,針對共青團主要的服務對象——青少年在身心健康、成長成才、就業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需求,打造覆蓋面更廣、功能更強大的“智慧團建”。
  作為全國唯一的試點城市,廣州在推廣“智慧團建”上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嘗試,打造了廣州青少年服務的“淘寶網”——廣州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據瞭解,“智慧團建”系統於今年5月4日正式上線運行以來,截至4日,廣州地區個人用戶約389萬個、組織用戶約2.7萬個。已有25.8萬個獨立IP登錄,上線以來平均日訪問量4萬人次,在廣州青少年中的知名度、影響力越來越大。
  除了“線上”的綜合服務平臺外,對於“線下”綜合服務陣地,廣州共青團在立足社區、科學選點、覆蓋周邊的前提下,正在籌建社區青少年中心。目前,廣州已有志願驛站、志願康園、社區少年宮、“志願在康園”服務站、青年地帶、青年中心等多種青少年服務陣地。下一步,這些陣地將得以進一步整合和完善。
  “智慧團建可以用三句話來概括:網絡連支部、服務聚青年、團在你身邊。這種創新,不僅僅是轉場,更是轉型。關鍵是通過扁平化管理互聯互通,建立青少年服務O2O服務體系,構建青少年急需的多元化、菜單式服務項目優選平臺,併在服務中融入主流價值引導,從而探索建立一條青少年對黨團組織從‘接受服務建立信任、感受幫助產生信賴、人格感化樹立信念、價值認同堅定信仰’的有效路徑。’團廣州市委書記魏國華表示。
  “志交會”搭建三個平臺
  1
  搭建信息資源對接平臺,破解志願服務“三要素”(志願者、項目、資源)不對稱的難題;
  2
  搭建青年社會參與平臺,為青年參與社會治理提供路徑;
  3
  搭建青年社會責任感培養的平臺,服務青年成長髮展,引導青年更好地服務社會。
  “志交會”六步走
  1
  為社會組織開展青少年服務設定方向。
  以青少年作為切入口,以青少年服務作為導向,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圍繞青少年急需的成長成才、身心健康、就業創業、社會融入、婚戀交友、文化體育等6個領域提供服務。
  2
  引導青年社會組織申報服務項目。
  根據青少年服務領域,發動青年社會組織申報項目。每個青年社會組織根據自身所處的人群、所處的地域、所經歷的事情,提出項目的主張和建議,形成切實可行的項目方案。本屆“志交會”廣州共有996個組織申報了1236個項目。
  3
  組建代表廣泛的評委會進行項目評審。
  建立開放式項目評選機制,組成一個由90人組成的項目評審委員會,其中青少年專家、青年工作專業人員、社會組織優秀骨幹各占1/3。評審委員會從項目可操作性、持續性、資金合理性等方面對所有申請參展項目進行準入評估。
  4
  對參展社會組織進行輔導提升。
  註重組織培育,實施“三師計劃”(組織架構師、項目策劃師、資源整合師),從企業高管、專家學者、社工等群體選拔出45名優秀人士組成“三師團隊”,專門對接參展項目,從項目申報、評審、資源爭取、質量把控、項目實施等方面全程跟進,助力參展組織成長。
  5
  籌集資源扶持服務項目落地。
  開展歷時3個月的項目推介活動,共舉辦26場項目推介會,充分發動共青團(青聯)、民政、國資、經貿、工商、工商聯等部門,以及企事業單位、地方商會、行業協會等資源,讓各界愛心人士充分瞭解項目,幫助社會組織拓展愛心資源,促進項目落地實施。
  6
  全程跟進監督項目執行實施。
  聯合有關高校制訂項目績效評估體系,在為期一年的項目實施過程中,將委托第三方機構對組織項目進行績效評估和項目執行的監督,受助方定期向資助方、導師團隊和組委會提交項目進展、資金使用情況,確保受資助項目按協議完成項目實施。
  圖表:麥瑜瑜  (原標題:廣州志願服務走向市場化資源對接365天不落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j33kjdp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